2008年1月11日

楢山節考 Ballad of Narayama (ならやまぶしこう)1983

今村昌平的作品以前只看過[黑雨] (不是荷李活列尼史葛那套), 原著井伏鱒二. 那時只是課堂上要讀原作(英譯版), 所以老師順道放今村的電影版給我們看. 懶學生當日對二者皆沒有興趣, 在課室裡只是發白日夢. 話說回來, 那個中日文學研究課程裡面, 名家的名字是懂得多了, 真的用心讀起來的就少之又少了. 最提起我興趣的就只有怪異有趣的芥川龍之介短篇和批判中國禮教吃人的魯迅作品. 因為芥川的竹林中, 連帶令我迷上了羅生門導演黑澤明.

越說越遠了, 黑雨講日本原爆遺民的悲哀, 當日沒有留心看, 對今村的導技也沒有甚麼印象.

80年代這個電影名字聽的多了, 卻是今天才真正看到了今村版本的[楢山節考](日本之前有木下惠介版, 聽說也是名作),

因為糧食太短缺而生出了的村落習俗----------老人到70歲, 就由兒子親自送老父或老母上山自生自滅, 美其名會山神.

明明健壯的自願上山死去讓出家中資源給下一代, 身體太健壯牙齒都沒有掉一顆就被村裡小孩笑是鬼婆婆. 自己怕負累家庭就狠狠撞上石頭撞到滿口血. 主角緒形拳的弟弟身體特別臭, 三十幾歲從來未能一近女色, 老母上山前拜託了年老的朋友讓其兒子'一親香澤'. (緒形拳就想過讓妻子給弟弟玩一晚). 鄰家, 甚至應該說是孫媳婦家因為偷收成糧食, 全村就可以行刑活埋人們全家作為懲罰. 全部事情在富裕文明的社會看來, 是荒謬可笑的. 但在此種窮極的村落, 彷彿是無可選擇, 自然不過, 就像今村不斷故意於片中穿插的動物交配繁殖, 互相獵食.

這個習俗的真確性, 我沒有興趣探討. 純粹當戲劇去看, 這些情節都是誇張手法來的, 越誇張就越彰顯了人類天性, 還是那句-------食色性也. 影片最後拍攝送母上山一途,差不多半小時沒有對白, 漫長的上山過程, 兒子極其體貼母親, 諷刺的是這一行怎麼說都是等如親手殺母吧了. 不過這種矛盾可憐的景況, 更能牽動觀眾的心. 感受母親的偉大與兒子不捨之情.

算是告訴我們緊隨求生, 食與色這些動物本能之後, 作為文明人類, 最真摯偉大的情感就是骨肉親子之情吧? 而情節當中, 有提到緒形拳當年是親手用獵槍斃了逃避送祖母上山, 被村民認為沒有出息的父親. 然而到自己送母親時候, 就充分表現了不捨之情. 在送母歸途上, 更有見到另一個鄉民送父上山, 半途已經殘酷地推了老父落懸崖作為對比. 是否稍稍暗示傳統上母親懷胎十月, 無微照顧的母愛比父愛偉大呢.

[楢山節考]帶給我的感動, 足以讓我決心找其他今村昌平的作品來看. (見鬼了, 其實鰻魚vcd, 我買了很多年都未看!)

Wikipedia 楢山節考 連結
Wikipedia中文 今村昌平 連結
Wikipedia日文 今村昌平 連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