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7日

愛.誘.罪 Atonement


導演是上次 [傲慢與偏見] 的Joe Wright, 女角則有上次的Keira Knightley.

有以上班底, 我以為會跟上次一樣是英語長片式富家公子與知性窮家女的迎迎拒拒愛情故事. 前陣子才剛看了套以[傲慢與偏見]原作者Jane Austen為題材的[Becoming Jane], Anne Hathaway(走佬俏公主, 斷背山)演Jane,故事則跟Jane自己寫的[傲慢與偏見]又大同小異, 影片中規中矩但也可說沒甚特別, 畢竟跟[傲慢與偏見]整個setting太似. 就連那些房屋, 服裝都熟口熟面.

然而看過才知之前完全想錯了. 愛誘罪的故事構成和描寫的感情都比上兩者複雜得多. 故事大致分了三個時段, 第一時段無疑也與[傲慢與偏見]類似, 都是家庭倫理的描寫. 可是貌似平淡轉瞬間卻急轉直下, 妹妹Briony第一身看到一些片段, 一些事實之部分, 像姊姊Cecilia與女傭兒子Robbie水池邊的爭吵, 姊姊薄裙跳入水池與赤裸無疑, Robbie弄錯了給Cecilia的信, 讓Briony看到他寫給Cecilia的淫褻密語等等. 一晚家庭晚餐聚會, 在其家裡作客的表姊被人施暴. 有寫作才華但尚年幼對情愛尚是鈍感的妹妹就因為前面成見已生, 一口認定看見Robbie就是施暴者, 男主角鐺鋃入獄.

事實又是怎樣呢? 其實美麗的Cecilia(Keira)與女傭兒子Robbie相戀, Robbie出身低下階層但有學識又上進, 與Cecilia本是如神仙美眷, 金童玉女一般的戀人. 那所謂施暴與被施暴者呢? 那表姐根本是一早便與同是客人的巧克力商人眉來眼去, 不過二人皆虛偽掩飾. 當晚偷腥事敗就來個順水推舟讓Briony去冤枉好人了.

第二段講大戰爆發. 男主角充軍, Cecilia則做了護士, 二人短暫重逢, 開戰在即, 很快就再分離. 事實上也是永別了. 影片一邊講男角在戰地的遭遇, 一邊講Briony也為了贖她的罪放棄了進劍橋而同樣去了做護士, 照顧戰爭的傷兵.

明明前一刻看到robbie在戰場情況不樂觀像支持不了, 這一刻又突然看到briony到cecilia處告白贖罪求原諒, 甚至robbie出現, 原來他已經回來與cecilia重聚了的場面. 作為觀眾一邊為他們開心一邊也嗅出異樣了.

所謂的第三時段其實很接近尾聲了, 其實是個解畫位. 時間已經是現代. 我們看到老年的briony原來把自己的故事寫成了小說, 電影裡多次見到那些一件事情表達一次, 然後又會推前詳細描述多一次的原因就是這個了. 原來電影從一開始就是briony親眼所見的現實片段與她後來想像補完的片段一路平行地表達. 轉場時的年分, 地方用了打字機表達, 原來也不是普通的花巧而是別有意思.

影片原名atonement就是贖罪的意思(看前我還不懂得呢0, 包含了briony不入大學去做護士, 後來寫小說虛構情節讓robbie與cecilia在書中有好結局的贖罪). 而中文名[愛.誘.罪]則表達得更多了, 所謂誘...................原來我們一路說對情愛未開竅的13歲briony,一早已經對robbie隱隱有好感, 開估尾聲才出那次溺水待救, 正是她含糊的示愛. 這種情感未必非常濃烈, 我不會把其想成因為求愛失敗變成處心積慮的陷害. 可是那個誣陷有否一絲怨恨的成份促成呢? 我又確實持有肯定看法的.

這套戲的佈局其實算複雜用心緊密, briony的情感也不是非黑即白地簡化, 這樣寫起感想來難度頗高的, 我自己看來都覺得凌亂不堪. 總結一下, 故事我覺得比傲慢與偏見有趣味得多而導演手法越趨成熟. 落差這麼大的大屋戲與戰場戲都拍得流暢. Keira片中確有艷色, 星味再添了. 男主角是上次becoming jane的James McAvoy, 兩次演出都很討好, 回來再查之下才驚覺Narnia那個驢子人就是他! 那時造型很滑稽, 記不起, 認不出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